随着《哆啦A梦:伴我同行》28日登陆内地院线久违的"蓝胖子"带着竹蜻蜓、时光机、任意门、记忆面包、透明斗篷等等耳熟能详的神奇道具又与我们见面了。 而在今年上半年上映的动画电影中,除了好莱坞巨制《超能陆战队》以外,这部可以说是票房号召力最强的影片之一。 一直以来,动画电影时常被认为是给小孩子看的玩意儿——剧情幼稚、人物扁平、世界观过于简单粗暴是此类影片的一大通病。这一点即使是"哆啦A梦"连载了1300多回的漫画原著也不时受到这样的吐槽。然而此次的大电影却让不少成人影迷一下子泪奔"哭成狗",不禁让人好奇,这部大电影到底使用了什么魔法,让这样一部本来面向低幼的经典IP感动了无数消费者呢? 怀旧情怀式营销 佛山网络公司认为:一部电影要想打动消费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让消费者找到共鸣,而《哆啦A梦》的原版动画基本伴随了现在80.90后一代群体的成长,许多人都还能够清楚的记得每天放学之后准时打开电视守着看《哆啦A梦》的情景,而且这部分人群很多都已经成家立业,他们乐于带上自己的孩子来重温曾经属于自己的童年,而对于"零零后""一零后"来说,哆啦A梦萌胖的外表和电影中奇特的道具仍然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这部电影成功的将友情、爱情、亲情、家庭等元素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利用情感式的网络营销方式直击消费者内心。 人物式营销 成功的电影式营销是能够让消费者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哆啦A梦:伴我同行》成功的达到了这一点,在电影中,主人公大雄有着"冒失、慢半拍、厌学、迟钝、记性差、运动不行、爱撒娇等诸多特点,对于已经看惯了各种热血系列类的消费者来说,大雄这一类的人物更能让他们感觉真实,很容易唤起当下很多正处于事业打拼期的青年群体的认同感。 饥饿式营销 此前,关于哆啦A梦的电影也有被中国引进过,但距离2007年7月在中国内地上映的《哆啦A梦:大雄的恐龙》已经过去了8年,此次电影上映之前,就打出了"完结篇"的口号,而对于80.90后这一部分群体来说,这一类"完结篇"的方式最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这一类人群喜欢怀念青春,电影的完结很大程度上也会被他们当成是对于自己青春岁月的一场告别和纪念 从《哆啦A梦:伴我同行》的成功可以看出,有策略的精准营销将对动画电影的票房产生积极的营销。 更多资讯来源于:佛山网站建设www.ceall.net.cn/ |